作者|六一
李诞交到了好朋友。
双十二期间,李诞正式为他的直播带货拍下了灯;半个月之后,「笑果文化宣布李诞将带队去往北美进行脱口秀巡演。
12 月 10 日晚,李诞在淘宝直播间开启了首秀。从「观众票数」来看,李诞现身「来个彩诞」直播间 6 个小时,创造了超 1100 万的观看量和超过 3200 万的成交金额,直播间新增粉丝 58 万。
搞笑的人还在搞笑,但是「搞笑的人为什么搞笑」却变得复杂了起来。
双十二的一个月之后 ,李诞又将带领众多脱口秀艺人开启北美巡演。主业副业齐上阵,李诞仿佛在年底冲业绩。
犹记得罗永浩在《脱口秀大会》爆的最大的一个梗——「大局观」,李诞携手交个朋友,来到淘宝直播间,是撑起脱口秀「大局观」的一部好棋吗?
李诞是个被押注的好主播。
这个结论甚至在数据验证之前就已深入人心。一方面是李诞「好笑」,脱口秀演员的身份以及李诞在大众面前塑造的性格角色,天然地将直播间变成不用买票的脱口秀舞台。是不是每人都能讲五分钟脱口秀难以定论,但李诞的大卖场,一定能让你快乐不止五分钟。
尽管「人」「货」「场」三要素在电商直播中缺一不可,但好的「人」,能够节省的成本和规避的风险,都是品牌和平台有目共睹的。
另一方面是脱口秀与直播带货的「本是同根生」。依赖于高强度口头输出的直播带货,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将语言的魅力转换成用户购买的动力。优等生,可参照「东方甄选」。
况且李诞的技能点是幽默,幽默面向的受众比起「东方甄选」面向的受众面更为广泛。知识型直播间的门槛与理解一个笑话的门槛,明显后者更低,但对于直播卖货而言更有利。
早在脱口秀各演员与罗永浩之前的直播合作里,脱口秀与带货之间碰撞出的化学反应就足够引人注目。今年 10 月底,笑果文化一众脱口秀演员陆续做客罗永浩直播间。
搭配徐志胜,罗永浩问「你小时候梦想是做脱口秀演员吗」,徐志胜回「我小时候没有脱口秀这个职业」;
搭配王建国,罗永浩激情开麦「请了那些完全不会讲脱口秀的嘉宾,(稿子)全是你们写的你以为我不知道」,建国「但也不用喊这么大声」;
搭配呼兰,呼兰诚恳表示「我结婚了」,罗永浩喜提晴天霹雳并回答「现在年轻人这么细化了吗结婚都不跟舅舅说」;
搭配杨笠,罗永浩在直播间说「想看杨笠骂我的抠 1」。
所以不难看出,品牌方们对于李诞直播的期待,也在于脱口秀顶流的「爆梗」能力。直播间的基调、产品的介绍方式等等,在李诞的主导下自然就有了差异化的优势。双十二直播期间,李诞确实也不负众望,金句频出,被各路营销号调侃「李诞的直播间连空间都是段子」。
比如介绍一款洗发水,他澄清,是不是好多人以为我用洗面奶——然后用手撸了一下自己的卤蛋头——就可以了?我这是头发好吗。甚至 cue 到周杰伦——周杰伦要是早年用了它,都写不出发如雪。
再比如介绍一个体检套餐,他说到自己每年会体检两次——查一查自己下半年还能不能喝;下半年查一查,明年还能不能喝。
相比于脱口秀大会上的一些参赛演员被诟病的没素材不好笑,李诞直播间的每一款产品都是可用的素材,怎么能不算有料呢?
不少人将李诞的直播带货首秀与罗永浩的直播带货首秀进行对比。2021 年 4 月,罗永浩第一次在抖音直播带货,创下了支付交易总额超 1.1 亿元的成绩。并且在直播过程中,罗永浩为了介绍一款剃须刀产品,当场剃掉了自己的胡子。
「笑果文化」+「交个朋友」=?
我们不是从笑果文化开始认识李诞的,我们认识罗永浩的起点也不是交个朋友。
个人 IP 的丰富度背后,必然牵涉到一些商业的支撑。从一头鲜艳的粉毛到现在的卤蛋头,李诞不再只是一个脱口秀演员、一个脱口秀节目主持人,越来越多的人用「李诞」指代「笑果文化」,而这家公司的动向,又深刻牵扯到我国脱口秀行业的风向。
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人们似乎能够从李诞的指缝中嗅到关于笑果文化的未来,但这种猜测不见得总是确切而真实。
罗永浩和李诞在脱口秀大会上幽默而不缺乏深度的「一来一回」的对话令人印象深刻,而这种个人的交情逐渐延伸到他们背后的笑果文化与交个朋友,事情就变得更耐人寻味。
双十一期间,李诞来到罗永浩直播间,聊起了今年的脱口秀大会其实向罗永浩发出了邀请,但因罗永浩档期问题没有最终实现。李诞调侃道:「但我今天来了这边直播后,我觉得确实是这边给的太多了,我们确实给不了这么多。」
最终李诞在「交个朋友」的顺水推舟下,开启了直播带货事业。正如同上述提及的,李诞的一举一动已经不能单纯视为纯粹的个人选择,他身上所加冕的那些符号将组合成更有意思的讯号。
从之前「笑果文化」旗下艺人逐渐出现在直播带货的镜头前,到顶流李诞开启个人直播地火直播间,不难看出对于笑果文化来说直播带货正成为商业化路径的一种新选择。尽管在十月底笑果方面曾表示暂时没有进军直播带货业务的打算,但李诞的初步尝试显示了笑果文化至少在这方面还留有「大局观」。
我们自然不能单刀直入地认为笑果文化会让旗下的脱口秀艺人向外界所言那样「再就业」,如果脱口秀的尽头也是直播带货,恐怕是对于脱口秀行业及其演员最大的冒犯,甚至超越本身就具有冒犯特质的脱口秀所能容纳的程度。
但一边是脱口秀大会评分不尽如人意、线下脱口秀收入一时间难以恢复繁荣常态;另一边是从李诞 & 罗永浩轻巧地过渡到笑果文化 & 交个朋友,现有的荧屏故事已经大幅度削弱了脱口秀演员进军直播带货的不适感。「笑果文化」很难去拒绝这个送上门来的机会。
而对于「交个朋友」而言,罗永浩带来了一位潜力十足的朋友。打造除罗永浩之外的又一 IP,毫无疑问是给「交个朋友」面向品牌方时递上的又一张新牌。
只是,从这半个多月的表现来看,「笑果文化」+「交个朋友」迎来的还是并不清晰的省略号。
李诞自从双十二期间之后除了在抖音交个朋友直播间进行过一场直播外,并未再有带货的安排。同时,笑果文化宣布开启脱口秀北美巡演。这次巡演由李诞带队,于 1 月 27 日西雅图开始,至 2 月 10 日在纽约结束。也就是说在未来的这段时间内,李诞的直播带货事业也许会再次搁置。
但没有尝试就没有新可能,省略号并不会轻易被下定义,更何况是年轻且风云变幻的脱口秀演员们呢。
一点不确定性:直播带货的冒犯弹性
脱口秀的好笑与不好笑,还拴在冒犯与被冒犯的界限之上。
这其中的争议由来已久,偶尔关于脱口秀节目本身的尺度问题也被摆在桌面上来讨论。如果说上述内容都是从一个比较积极的面向去看待脱口秀与直播带货的结合以及李诞、交个朋友与直播带货的结合,那么现在我们需要去面对的是这其中包含的一点不确定性。
那就是直播带货的消费者,与脱口秀观众,两者身份的差异。
但好的「人」,能够节省的成本和规避的风险都是品牌和平台有目共睹的,那如果是不好听的「话」,是否会给品牌带来更大的风险呢?
据虎嗅报道,李诞在淘宝进行直播带货首秀之前,交个朋友、淘宝、李诞经纪公司和品牌方四支力量,用赛马的方式创作文本,并通过「比稿」的模式选出李诞直播所用的文案。
这种方式不一定能做出最好笑的,但是一定能做出比较安全的。如果消费者们能记起李诞在和前妻黑尾酱共同直播时的「翻车」事件,这确实是需要小心再小心的事情。
在直播间的消费者,并不完全是脱口秀的观众。如果在这样的场景下被主播不经意的调侃而感到被冒犯,这对于最依赖消费者 - 主播信任度的直播带货来说,会是一颗不定时的炸弹。
同时,必须遵从直播带货规则的脱口秀演员们又应如何在这样的束缚下让自己更好笑一些,也变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命题。
从李诞的第一次直播带货表现来看,能够看到作为脱口秀演员在直播带货这档「语言类节目」上显示出的「松弛感」。但规矩很多的直播间也与这样的松弛随意相对抗,如何拿捏着其中的平衡,是需要一直打磨的方向。
这样的不确定性实际上在其他行业从业者跨入直播带货时就已经隐隐显现。最近,一些明星带货的直播间被广大网友所诟病。夸张的带货方式令人摸不着头脑,更削弱了对于主播明星身份的认可程度。
郝蕾曾透露她不赞成演员去做直播带货,因为身为一个演员不能去伤害职业根本的东西。演员代表的不只是个人本身,她是有一个角色挡在你的面前的。如果是歌手和主持人,是可以干直播带货的。因为歌手和主持人代表的是自己本人。但是,演员是不同的。一旦,演员去做了直播带货之后,你在演角色的时候就会想起某某产品,这样观众就不相信这个角色。
如果是冲着脱口秀演员 IP 来的,在听段子之余还能顺手买一些划算的产品,当然是一个共赢的结果,消费者对于主播口播种冒犯性内容的接受程度也更深。但这不是一个绝对的前提条件,直播带货的本质是「卖场」而非「秀场」,如果重心挪移,很有可能会因为脱口秀演员的「职业病」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消费者可以因此不去买单,品牌方需要为这样的风险买单。总的来说,既要好笑,又要好卖,并非一件易事。
对于我国的脱口秀行业来说,其本身还在一个快速成长期。
还未定型,自然也有更多的可能性。对于直播带货的尝试而言,也许真的会碰撞出一些新的火花。但试探性的火花要得到有效的引导,才能按照向好的态势发展。
确实值得期待,毕竟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能听到一些段子,何乐而不为呢?
1 号力推阅读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