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家城市书房、翻一本喜欢的书,聆听时光,循心而往,生活因阅读而变得更美好。
在南昌人的心中,那些在时尚街区、静谧小巷、公园深处……转角就能遇到的城市书房,就是冬日里温暖而诗意的存在。
2022年,南昌市以10家公共图书馆为中心,在建成并免费开放艾溪湖美书馆、抱朴书屋等25家“家门口的图书馆”的基础上,高标准建设50个综合性、普惠性的孺子书房,并列入十大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项目。今年,南昌市还在工业园区新增选址,建设了10个孺子书房。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采购、统一配置、统一管理”原则,南昌市通过孺子书房建设,持续拓展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努力打造人人喜爱、人人可享的城市文化会客厅,形成“全民阅读”氛围,唱响“书香洪城”品牌,不断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城市书房,为百姓生活添“书香”
这里,是最具人文积淀和都市气质的地方。
在新建区心怡广场内西北角的抱朴书屋,质朴且温暖的木质书架,明亮的透明玻璃墙,与窗外绿树相得益彰,组合出柔和温馨、通透简约的阅读空间,给阅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风景。闹中取静,用来形容抱朴书屋再好不过了。
抱朴书屋
小学生林子聪和妈妈姚丽娜是抱朴书屋的常客。子聪喜欢看科幻故事,妈妈喜欢读推理小说。每个周末,母子俩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喜欢的书。“以前要跑很远的路,带聪聪去书店、图书馆看书,现在就在家门口,特别方便。”姚丽娜说。
抱朴书屋占地面积300平方米,藏书有5000余册。室内窗几明亮,搭配适量绿植和个性阅览桌椅,室外绿树掩映,有450余平方米的休闲阅读区,还有亲水平台,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享受阅读乐趣。“抱朴书屋建成以来很受欢迎,许多市民每隔几天就会来‘打卡’。”抱朴书屋管理员陈女士告诉记者。
“现在的小朋友接触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比较多,自从家旁边建了一个这么好的书屋,我就经常带孩子一起来‘充电’,让孩子感受书香气息,在潜移默化中爱上阅读。孩子看书累了,可以去心怡广场跑跑跳跳,放松一下,这样过周末,丰富又放松。”姚丽娜说。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2022年,南昌市抢抓江西强省会战略重大机遇,以硬核之策推动文化大市迈向文化强市,创新推出孺子书房建设项目,计划用2年时间建设100家孺子书房。南昌市自古就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在《滕王阁序》中,有着“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典故。徐孺指的是徐孺子,孺子书房之名便源于此。
东湖区孺子书房豫章街道分馆
孺子书房建设是南昌市继“香樟树”“十大精品图书馆”等城市书房建设工程以来,又一个编实织密公共文化服务网,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精准化,让市民共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果的重大举措。目前,孺子书房建设进展顺利,列入今年民生实事人大票决项目的50个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在工业园区新增选址的10个孺子书房,现已完成6个,其余4个预计在年底前完成。
“南昌已有的25家‘家门口的图书馆’将全部增挂孺子书房牌子,与今年新建设的50个孺子书房一起,统一徽标,为市民提供高标准的公共阅读服务。”南昌市文广新旅局公共服务科科长文安元说,“南昌市持续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向基层延伸,努力把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也感受到群众不断增强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转角就到,文化生活触手可及
在湾里管理局梅岭镇庙泉村,也有一处“孺子书房·牛栏咖啡馆”。这是68岁的傅钰近来新寻到的一处安顿身心之所。“以前想去趟图书馆都很不容易,如今离我家最近的孺子书房,步行只要10分钟就能走到,这是多大的进步啊!”傅钰告诉记者,退休后的她,在孺子书房的缕缕书香中,拾起了年轻时想看却无暇阅读的哲学、心理学著作,静读一小会儿,幸福感“扑面而来”。
湾里管理局梅岭镇孺子书房
傅钰见证了城市文化阅读空间的成长,也真切感受着经由文化的滋养,一个城市性格与气质的动人嬗变,一城居民求知向善的精神力量。
“孺子书房·牛栏咖啡馆”负责人韩莉告诉记者,这家书房由明朝万历年间一处牛栏遗址改造而成,在推广咖啡文化的同时,为游客提供读书交流平台。
冬天里,天气越发寒冷,南昌市的孺子书房却温暖如春,前来读书、自习的市民络绎不绝。25岁的束静正在备考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家人都在忙,我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看看书,为接下来的考试做准备。”束静说,她常去的是经开区孺子书房金桥慧景分馆,这里不仅环境好藏书也多,浸润在浓浓的书香与艺术氛围中,伴着书本翻页声,她也能放下手机,专心备考。
如今,与城市书房有关的故事都在上演:只要有时间,73岁的市民葛金华都会到安义县孺子书房鼎湖分馆,埋首静读得安然;热爱传统文化的大学教授,从读者变成高新区美书馆美好读书会的讲师;性格内向的幼儿园教师,主动提出当文化志愿者,为即将开放的新建区孺子书房西山分馆提供讲绘本故事的志愿服务……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一种惬意的满足。
东湖区孺子书房经纬分馆
如今,孺子书房正成为市民、学生自发参与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一间孺子书房就是一个相对集中的社群,通过微信群、分享会等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拓展书房的社交功能和属性,以孺子书房为载体,吸引市民共建家门口的文化空间,在这里收获成长,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座座城市书房建在市民家门口,将身边风景与城市文化深度链接、巧妙互嵌。在这场“诗与远方”的双向奔赴中,绿色风景出门就有,文化生活触手可及。
五个统一,构筑城市“文化粮仓”
阅读更便捷,服务更贴心,越来越多小而全、小而美的孺子书房,嵌入商圈、社区、园区,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成为南昌新的城市“文化阵地”和市民的“文化粮仓”。
“我们全力打造的不是徒有其表的‘盆景’,而是切实降低市民阅读成本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每一处城市书房,都是一方百姓的幸福地标。从市民的阅读需求出发,为市民提供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将文化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将浓郁‘书香’厚植于城市各个角落,浸润着城市品质,为城市面貌增色添彩。”文安元说道。
据了解,在孺子书房项目建设上,南昌市坚持高标准,做到“五个统一”。
1
统一规划
市政府出台了《南昌市“孺子书房”建设方案》,明确标准化建设孺子书房的总体目标、建设任务、相应标准、工作分工。市文广新旅局牵头实施,各县区以精准有效满足群众阅读需求为导向,定任务定要求定责任,推进孺子书房建设。
2
统一标识
设计了融合南昌城市形象LOGO——“飞阁流丹”的孺子书房徽标(LOGO)作品。
3
统一采购
在2022年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采购孺子书房设备和图书,根据孺子书房实际面积、功能布局,通过政府采购统一实施。
4
统一配置
每个孺子书房配备自助借还办证一体机、电子借阅机、安全门禁、安全监控平台、移动还书箱、大数据信息显示屏、馆员工作站、智能感应开门终端、智能家居(感应灯等)等设备,平均每馆配置2000册图书。图书统一纳入南昌市公共图书馆联盟的通借通还体系。
5
统一管理
制定了《“孺子书房”统一运营管理方案》,对孺子书房项目的物业管理、设备运维、安保监控、清洁管理、图书流通、应急管理、活动品牌、营销宣推、志愿服务等进行统一运行管理。
先试先行的艾溪湖美书馆、高新区图书馆、莲花书屋、抱朴书屋等特色鲜明的城市书房,已然从当初的“网红”迈向今日的“长红”。安静惬意的空间、精心挑选的书籍、精彩纷呈的活动以及针对性很强的周边服务,有力延伸了公共文化服务触角。如今,集城市会客厅、文创新天地、青年集聚地等于一体的孺子书房,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精准化。
高新区图书馆
创新管理,让阅读“活”起来
“在馆内的茶歇区点一杯清茶、读一本好书,坐在窗明几净的阅读室里,就能享受到一整天的惬意时光。”西湖区孺子书房西湖分馆负责人窦冠林说,书房设置了亲子阅读区、阅读分享区、手工DIY区、休闲阅读区、非遗文创区等区域,目前正进行试运营,400多平方米的阅读空间吸引了许多读者。
不同于西湖区孺子书房西湖分馆的休闲雅趣,安义县孺子书房古村分馆以水墨色调点缀现代装修风格,打造了一个趣味横生的跨时空文化阅读空间。
“以前我都是在网上买书,在家看书,自从家门口建了孺子书房,看书更有氛围。书房内还设有活字印刷体验区,给我们带来不同的人生体验,感受活字印刷的魅力,让我们在独特的墨迹间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市民秦心瑜说。
据了解,在孺子书房的运营管理上,南昌市坚持多路径,探索“三大模式”。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孺子书房
公建公管。为打造城市阅读服务创新“南昌模式”,南昌市对公建公管类孺子书房提出了政企合作、全托式管理模式,委托南昌日报传媒集团对孺子书房试运营。初步统计,2022年建设的60个孺子书房中,公建公管类孺子书房45个。在运营思路上,强调突出文创IP,打造南昌“文化客厅”;实施“一店一策”,以读者为中心,结合读者阅读需求开展特色业务和活动,延伸阅读推广服务,实现书房集“学习、交流、培训、收藏、展陈、科普、文创、文体”等功能于一体,打造集图书阅读、科普教育、艺术沙龙、文化讲堂、志愿服务、邻里交流等功能为一体“阅读+”的综合性、普惠制新型阅读空间。
公建民营的孺子书房,采取考核式管理模式,由合作共建方自主运营管理,由市文广新旅局每年对该类书房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对其进行奖补。在日常服务上,坚持公益性,对外免费开放。
民建公助的孺子书房,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全托式管理或考核式管理。
孺子书房打破时空限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青云谱区孺子书房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分馆内,配备了瀑布流、数字阅读机器及喜马拉雅有声读物等电子阅读设备,读者可以在线“看书”“听书”“借书”“论书”,让阅读“活”起来。
全民共享,让书香溢满全城
一处处风景各异的城市书房不仅成为“网红打卡地”“南昌新名片”,还走进了百姓心中。
红谷滩区孺子书房铜锣湾分馆
在网络平台上,红谷滩区孺子书房铜锣湾分馆和孺子书房摩天轮分馆成为热门“网红打卡点”。“前几天在铜锣湾商场和朋友吃饭,看到五楼的空中花园有一家即将开放运营的孺子书房,就相约一定要来‘打卡’,之前我们去摩天轮分馆拍的照片就非常出片,两层带露台集装箱式的结构发到社交平台上引起许多朋友关注。”市民陈琳说。
在游玩间去书房歇歇脚,和好友一起看看书,已然是一种新风尚,而艺术与商业的融合也正在经历新的蜕变,它们不仅仅是购物场所,而是成为城市文化标签、当代艺术与生活方式的策源地和大众眼中的“网红打卡地”。
“商场日均客流量大,艺术与文化的融入为传统的商业综合体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交流、合作与成长的共享空间,将带来巨大的流量。”红谷滩区孺子书房铜锣湾分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座城市,需要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中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不因过快的生活节奏带走了阅读时光,也不因盲目的物质追求忽略了精神上的能量补给。
作为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孺子书房实现了通借通还,为市民提供了更为便捷、丰富、专业的文化场所。“我们搭建了南昌市图书馆联盟,在平台上,能够根据每个点位的图书借阅情况,实时分析点位人群阅读喜好偏向,并及时补送对应的类别和数量,让图书切实发挥作用,同时市民还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云借书。”文安元告诉记者。智能化服务和大数据管理连接公共图书馆体系与社会阅读资源,提高了图书的流通册次,盘活了社会闲置资源。针对儿童、学生、“夜读人”等不同人群,设计不同类目的书籍专区、多元化的功能空间,提供免费开放、热水供应等暖心服务。
新建区孺子书房尚谷垄分馆
漫步南昌,文化之雅弥漫街巷角落,一处处精致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街头巷尾,一次次文化体验和便利阅读“转角”便触手可及,随着一座座“文化粮仓”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市民在书香中抵达“诗和远方”。
来源:南昌日报
编辑:刘培堃
南昌发布
微信公众号:nc_fa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