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幻海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欢迎您!

京东微信购物改版复盘中,有哪些亮点可以借鉴!

2022-12-19

 序  一段原文 变化与契机 过去,京购小程序更多是京东APP在微信域的分身,在货品、产品设计及营销层面与京东APP没有任何差别。现在,小程序已由散点式孤岛向全域营销转变,成为京东在微信域流量及交易的主阵地。与此同时,我们面向的用户也更加多元偶发,他们购物需求模糊,以闲逛、消磨时间为主,偏好居家

 序 

一段原文

变化与契机

过去,京购小程序更多是京东APP在微信域的分身,在货品、产品设计及营销层面与京东APP没有任何差别。现在,小程序已由散点式孤岛向全域营销转变,成为京东在微信域流量及交易的主阵地。与此同时,我们面向的用户也更加多元偶发,他们购物需求模糊,以闲逛、消磨时间为主,偏好居家日用、⻝品生鲜等高频高耗商品。在微信域差异化货品及算法的加持下,前端设计急需打破现状,进行体验差异化升级,塑造微信域专属心智

这段"变化与契机"非常浓缩,也非常精彩,寥寥几笔交代了大的业务背景。大厂的复盘文章很少会直接展示设计过程,因为需要透传更多专业度和影响力,加上体量和篇幅的影响,表达上难免会高度概括。但对于想要学习设计思路的同学来说,大多会看的一知半解,好像懂了,又好像什么也没懂。今天我就用更接地气的方式,和大家拆开聊聊

 01 

业务现状及诉求

回想下微信里,我们都是怎么看到京购小程序的?

大多数情况,是不是这样↓↓↓

过去,京购小程序更多是京东APP在微信域的分身

过去,京购小程序只是作为京东APP分享到微信的延续(大多数是某一商品详情页),用户用完即走,下次使用也仍然会打开APP,小程序并没有额外的裂变和留存。

这两年资本冷静和收紧背景下,所有公司都开始降本增效

京购小程序依傍微信超大流量,如果只是单纯的基础延续,不会有太多业务增量,目前看是真的挺浪费的。再看看友商拼多多,利用微信生态起家,已经做的风生水起。

因此,业务需要增量,产品定位就要从“被动支持->主动引领->互动交流”,让用户先“逛”起来,再“留存“下来。

 02 

面临的问题

根据文章的一些业务信息,我们可以复原出现有核心漏斗大概情况:

1、商城入口无认知

虽然经过多年的沉淀,京购在用户心里有了一定认知,但一说起微信端的购物产品,你先想到的是哪个?

多数人一定还是拼多多

京购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从拼多多手中抢占更多用户心智,让微信用户一想到购物,就能从商城入口点进来。

2、“好奇”用户流失较大

我们面向的用户也更加多元偶发

通过问题1,我们可以合理推测,从“商城”入口进来的用户多半是无目的的,只是好奇或其他原因,偶然点了进来。

而且,过去首页的产品形态,沿用的是APP思路,而APP下载的成本高偶发性低,套在微信场景显然不适用。这块策略的缺失,势必导致大量用户流失,因此,如何留住偶发进来的用户,也是这次改版的重点

除了“商城入口-首页”这一链路,还有条核心链路,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聊天卡片-商城详情页”,商品详情页可能作为新用户和京购的第一触点,但本次优化并未涉及,还是挺遗憾的。

 03 

业务目标及打法

综上,想要寻求GMV的进一步增长,本次业务的目标已经很明确了:

1、抢占用户心智,提升商城入口点击率到a%;

2、留住“好奇”用户,提升新用户首页留存率b%;

3、提升整体转化率到c%;

京购整体打法也非常明确,依托于拼多多对微信域的认知建立,朝着更“拼多多”化的方向发展——快消类差异品、低价、直接利益的营销等策略。

针对以上目标,运营侧的动作也是非常的“大力”。

初次进首页

点击签到

除了上图,还有其他策略,咱们不在这里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感受一下。

 04 

推导设计目标

根据文章散点信息,整理推导图如下:

设计目标我做了一些微调:

为什么是“通过微信域特色体验”?因为我们的用户群体有别于京东APP,要想留住微信域用户,首先要满足微信域的用户需求——多元偶发、购物需求模糊,以闲逛、消磨时间为主,偏好居家日用、⻝品生鲜等高频高耗商品

为什么是“首页”?上篇漏斗中(如下图)可以看出,想要达成最终全链路的转化,除了微信商城入口干涉不了,剩下最大的问题就是首页的流失。所以这里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如何减少首页流失”这一核心问题上,核心设计目标为“留住首页偶发用户”。毫不夸张的说,拿下首页,就拿下了整个转化。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留”有两部分含义,一个是首次进入留下来完成一次交易;另一个是长期留存,完成一次甚至多次复购;

OK,有了设计目标,该如何达成呐?

 05 

策略&数据及归因

围绕设计目标,京购本次改版还是有很多非常棒的策略供我们学习参考,首页的整体效果如下:

以下所有图均转自「 京东设计中心JDC」

下面我们按模块拆开来细讲。

1、开屏红包广告CTR

策略①↓↓↓

红包样式越简洁、越接近真实点击率越高,越复杂、越营销点击率越低

原图贼小,为了让你们看清我真的尽力了!

归因↓↓↓

人天然对熟悉的事物有好感,越营销越远离真实;

简单信息减少认知成本,复杂信息增加认知成本;

2、进阶式氛围,打造营销认知,助力业务增长

策略①↓↓↓

氛围越重

搜索/分类tab点击率越低;

归因↓↓↓

初看有点超出认知,氛围越重对比应该越强烈,点击也应该越高;但是细看下图,随着氛围加重,搜索与营位的信息对比度正在逐渐趋同,而运营位有着天然的面积优势,综合来看运营位越来越强,势必会影响其他非运营位的点击。

策略②↓↓↓

背景氛围覆盖越多&颜色越深

趋势/秒杀&榜单楼层点击率越高

原图就是这么糊!!!

归因↓↓↓

同上,运营位信息对比度在提升,整体重度提升

3、banner位素材

策略①↓↓↓

入口通栏素材偏好

满减+商品图片

策略②↓↓↓

分会场入口

重点展示价格

整体归因↓↓↓

价格敏感+直减无套路+商品偏好

4、频道分类色调(金刚位)

策略①↓↓↓

通过真实映射,提取主色调,区分货品icon色彩调性

5、内容卡片升级

策略①↓↓↓

频率&价值二维矩阵判断营销重度

策略②↓↓↓

卡片拓展方法

整体数据效果↓↓↓

6、整体框架升级

策略①↓↓↓

精简运营楼层,突出feed流

数据↓↓↓

归因↓↓↓

feed流大图能更好表现商品,用户更有意愿点击

策略②↓↓↓

动线设计,增加转化触点

策略③↓↓↓

XYZ轴三维思考,增加业务拓展性

 06 

一些吐槽

除了以上优秀策略,也发现一些莫名其妙的策略,凌晨写文气够呛,容我吐槽一下。比如这个:

官方给到的解释,这一步是为了“明确购物需求”(如下图)

试问,绝大多数进入搜索的用户,难道不是先有了明确需求么?

再细看具体设计,哦,原来是两个运营位,应该是人工运营逻辑。如果是其他场景下,比如首页、店铺主页或者其他活动页,推荐确实可以,但是在意图明确的搜索场景下,不仅不能明确需求,还会分散注意力。典型属于为了凑满理论强凹的一个策略。

还有一些不一一列举了,不得不感慨,看大厂复盘,也需要一双慧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