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佛爷说
揭开管理百年新篇章,我们该如何理解未来的商业文明与商业经营?《哈评百年·共见全域新商业》系列,将与你一同对话商业洞见者,探寻新百年中的商业新逻辑。
本期嘉宾:润米咨询创始人刘润。
传统的流量市场已经成为一片红海。其实,所谓红海指的是客户已经离开,但企业还留在原地,少量的用户和大量的企业所聚集的场域,就形成了红海。商业永远要思考用户去哪,我们就要去哪,这是流量的基本规则。在这个规则之下,我们提出的“流量新生态”出现了。
寻找“便宜”的新流量
我们刚刚进入互联网经营的时候,获取单个客户的成本大约是几十块钱人民币,但是到了2021年前后,这项成本已经高达几百块人民币了。因为难以支付高额的成本,一些商品已经很难在网上销售,因此,传统的互联网电商模式也变成了一片红海。
这时候,企业必然会思考,我能不能在获得客户之后,产生免费的、重复的触达?虽然300块获取一位客户很贵,但如果有机会在未来的一年里与他交易10次,那么,单次交易的成本就压缩到30块,总成本也就降低了。
这种可以低成本甚至免费的、重复的触达客户的场域,我们称之为叫私域。
流量的新生态里,一个比较重要的变化,就是私域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了。
理解私域的价值,要回到商业的基本逻辑。商业的本质是交易,交易双方需要接触才能实现交易,所有接触的场域都被称为触点。而触点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需要付费的触点,就是公域;还有一类是不需要付费的,统称为私域。
比如,我们在微信的生态里有公众号、视频号、企业微信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免费触达用户的触点。每一天,企业都可以向自己的用户发送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触达用户的时候,企业并没有向微信付费,因此,这个场域就是企业的私域。
现在,私域如此重要,是因为企业在公域以发生交易为目标触达客户的成本越来越高,那么,免费的、重复的触达就变得愈发重要,它可以帮助企业摊薄获得一个客户的总成本。可以说,拥有私域,就拥有了强大的营销竞争力。
浴缸与飞轮的抉择
私域和公域最大的差别是,私域是资产。
怎么理解资产呢?比如大家都理解品牌是资产。有了品牌之后,消费者购物搜索的时候,他可能不搜品类词,比如不搜牙膏这个品类,而是直接搜索牙膏的品牌。这样,企业就少支付了一次搜索竞价的费用。所以,品牌帮企业省了钱,反过来就是赚了钱,而企业并没有因此付出额外的支出,这就是资产的价值。
私域也是如此,它降低了企业触达用户的成本,并且一旦企业和用户建立了信任关系,资产的价值只会越来越厚。
当然,我们说私域是资产,就需要真的把它当资产来运营,而不只是抱着收割的想法。
商业里有两个重要的基本模型,浴缸模型和飞轮模型。
浴缸模型比较形象,水龙头进水,下水管也在出水,当进出水的速度相当的时候,浴缸里会保持刚好始终有水的状态。但这样是不能积累下资产的。当我们把私域当作资产来经营,就需要用飞轮模型:企业给用户提供价值,用户会因此喜欢这家企业,进行下单,因此,企业就去找到更好的商品供给,用户就能享受到更大的价值,又会更钟爱这家企业。这是飞轮模型,追求的是彼此增益。
在具体的私域运营方法上,不同的企业有各自不同的实践。比如,奥利奥会在私域里和用户互动。在线上企业有很便利的和用户互动的空间,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里就可以互动,不用专门在线下搞活动,或者组织焦点小组访谈才能调研用户、理解用户。互动里,用户提出想要一款白颜色的奥利奥。奥利奥的饼干一直是黑色的,好像从来没有白颜色,不过用户都说喜欢,奥利奥就做了一款白色的奥利奥,结果大受欢迎。而这种大受欢迎,来自于对用户的零成本的触达。
另外,一些企业会把私域当成渠道。比如格力的董明珠在2020年6月做了一场直播。直播之前,格力把线下几万家经销商的私域调动起来,聚集到直播间做一次性的成交,最高一次直播的销售额超过了数十亿。
锚定商业进化的下一步
流量新生态不只出现在国内。不久前,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第十六版出版了,里面有个重要的概念叫Multi Touch,指的是企业和用户之间需要在很多地方进行触达,建设触点。这个概念换成我们今天的语言翻译过来,就叫做全域经营。
全域指的是什么?是企业在线下和线上、公域和私域、平台和平台之间做均衡的资源分配,这种经营的逻辑叫做全域经营。
比如公域和私域。美国现在有两个主流的电商平台,一个是亚马逊,一个叫Shopify。它们是典型的公域和私域的代表。
亚马逊建立了一个交易平台,企业可以展示商品,但是在那么多商品里谁能被看到?除了跟产品销量等数据相关之外,也跟企业支付的广告费相关。这是典型的公域。再看Shopify,它是没有流量的,企业要自己经营Facebook账号、ins的账号获得流量,引入到交易环节。但是电商的架构搭建并不容易,所以企业最后把交易的节点选在Shopify,因为它提供了电商的架构和工具。
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既在亚马逊开店,也在Shopify开店,可以理解为它们既在公域开店,也在私域开店。
回看国内,我们说腾讯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生态,因为里面既有媒体,即时通讯,还有实现交易的工具,比如小程序商城,相当于既有公域,又能进行私域运营和交易。当一个如此大的完整生态出现时,企业就可以在其中实现支撑交易的全部环节。
再来看平台和平台之间。我在年度演讲的时候讲过流量生态的第三次打通,就是平台和平台之间的连通。现在,人们可以在微信里点开淘宝链接,打开淘宝页面,这在过去难以想象的。平台之间一旦打通,企业就需要回到全域,在这个平台种草,在那个平台销售,在这个平台直播,在那个平台维护客户关系,在若干平台之间进行联合经营,就是全域经营。
当然,提高效率是商业终极目标,所有这一切全部都是手段。
企业如果能把商业效率作为一切思考的起点,就会明白私域的价值,也会明白全域的价值。
对话刘润:五分钟读懂私域
Q:很多人觉得私域和品牌很像,都是在顾客心中建立信任关系。它们两个有什么区别?
A:私域跟品牌很像,但是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我们回到商业的最基本的逻辑,任何一家公司都在做三件事情,产品、营销和渠道。产品是把东西做好,品牌是让用户想得起,是在营销环节的耕耘,而私域是渠道。
企业要触达用户,可以在超市里,在便利店里,也可以上门推销,这些都是触达的办法。但是每一个触达都有费用,这是渠道的成本。这时候,如果企业建立了私域,虽然有基础投入,但接下来的触达是免费的,这样成本就变低了。这一点和品牌建设是相似的,都有一定的基础的投入,但是它能带来的边际效益是巨大的。
Q: 另一个和私域关联度很高的话题是数字化,您怎么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A:其实它们都是工具。企业家在面对这些工具的时候,首先要记住目的是什么。商业世界的进化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提高商业的效率。我们一定要想清楚,数字化、私域跟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有一家咖啡品牌崛起的很快,它就结合了私域和数字化解决效率问题。举个例子,它们首先和城市的天气数据做了实时对接,可以判断比如今天会不会下雨,如果下雨的话,又可以结合私域看一下门店覆盖的区域里有多少用户,定向推送外卖优惠券。
所以企业要先有目的,之后,数据才能发挥提升效率的价值。
我做过一家家电企业的顾问,这家企业在中国至少有1亿用户,它有这1亿用户的手机号、地址、姓名等等数据,但是没有私域体系,企业没办法触达这些用户,用户想要再去买空调的时候也不会找它,还是会去大卖场。
所以,私域是把人数字化的过程,而当数字化和私域结合起来,企业既能触达,又能知道用户的特征,那从效率上看就是巨大的提高。
Q:我们怎么评价一家企业的私域做得好不好?
A: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第一是私有化,第二是运营,第三是商业化。
私有化指的是企业从公域里把一部分用户变成自己的私域用户。比如投放广告引流,在一些场景里加企业微信等等。用户的数量就体现了在这一阶段是否成功。
第二是运营。企业有几十万的私域的用户了,他们是不是给你频繁地点赞?他们会不会给你留言?他们会不会取关你?提升这些数字的过程是运营,它代表着企业是在服务用户还是在收割。
第三才是商业化,是企业给用户提供了他觉得有价值的东西,那么用户会下单购买。
所以我们说企业私域做得好的时候,需要看它到底是私有化做得好,还是运营做得好,还是商业化做得好,还是说这三件事做得都很好。
点击预约直播,收看完整内容↓
刘润 | 口述 麻震敏 | 采访
刘润是润米咨询创始人
麻震敏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新媒体主编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 联系方式
投稿、广告、内容和商务合作
newmedia@hbrchina.org
公众号ID:hbr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