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幻海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欢迎您!

我朋友圈那个“熬不过寒冬的老人”,暴露了当下2亿人的窘境

2023-01-13

写作有温度,热点有态度,我和你的距离,就差一个“关注”。 01 这两天一直在照顾娃,不知道是阳了的第几天,但精气神基本已恢复,身上也没有明显的不适感。 全家人总算有惊无险地度过了这次放开后的第一波感染。 就在前几天,我还特意写了一篇给小孩“买药难”的稿子,因为自己初为人父根本没想着给她囤药,

写作有温度,热点有态度,我和你的距离,就差一个“关注”。

01

这两天一直在照顾娃,不知道是阳了的第几天,但精气神基本已恢复,身上也没有明显的不适感。

全家人总算有惊无险地度过了这次放开后的第一波感染。

就在前几天,我还特意写了一篇给小孩“买药难”的稿子,因为自己初为人父根本没想着给她囤药,即便想到了也没有经验不知道要囤什么药。

直到放开多天后看到专家的建议,才发现药店关于小孩的退烧药早就没有了。

这种心情,我想为人父母者都懂。

后来,幸好有亲友的慷慨解囊,才让高烧到39℃的1岁小孩,很快退了烧。

可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我这样的幸运。

西安的一位妈妈,孩子的体温在十分钟之内从38.8℃,一路飙升到了39℃,可家里没有退烧药。

她只好大半夜出去,花了1800元在黑市上买了一瓶100毫升的儿童美林布洛芬。

然后,苦笑着说:“你们会不会觉得我脑袋让门挤了?”

那句“当妈的会理解”,不知道说出了多少父母们的心声。

我想,但凡能有第二种选择,可能这种无奈苦笑都要少几分。

就像这位妈妈说的,如果是她自己烧到39℃,她可以自己硬扛三天,但让孩子难受三小时就是在要自己的命。

当然,这种事情也绝不是个例。

同样是儿童美林布洛芬,在河南儿童医院门口,原价13元一瓶的药,硬生生被黄牛卖到了2500元的高价。

反正你爱买不买,这药在关键时刻能救你孩子的命。

虽然新闻说,黄牛被抓了,但抓了以后呢?没买到儿童退烧药的家庭,孩子一发烧还是要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不说2500的高价,就说1万的天价,只要你有他们都愿意买。

云南昆明,一个小孩发烧到39.7℃,全家人到处打听都没有儿童退烧药,父母只好深夜发了一条求助信息,悬赏1万元买一瓶布洛芬混悬液。

哪个孩子不是父母的心头肉?哪个孩子不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哪个孩子不是父母的命?

只是,谁能想到,在这个特殊时期,好像天底下的父母都被一瓶退烧药掐住了软肋。

可即便如此,上面我说的这些,包括我自己,都是幸运的,毕竟我们还有钱买药。

对于那些没有钱又买不到药的父母,他们要怎么办?他们又应该怎么办?

时代的一粒尘,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山。

02

可就在写这篇稿子时,我一个三十好几的人,却被朋友圈里的一条动态看哭了。

这是之前和我一起共事多年的记者朋友,后来因为个人原因我离职回家做起了自媒体,但她却一直坚守在新闻第一线。

特别她写在文某那句:

北方的冬天向来阴冷,原本就难熬,不知道今年有多少人熬不过去……

本来就身处偏远的乡镇或农村,药品短缺的问题就时不时存在。

以前买不到药,他们还能去小诊所打针输水,现在连小诊所都不开门了。如果突发高烧,又是专家说的脆弱人群,你让他们又何去何从?

无独有偶。

前几天,一个叫“遇真纪事”的博主,就把自己在偏远农村的所见所闻拍成了视频

他说,大家正在囤药的时候他正在高原拍摄,因为手机信号和信息差的原因,当他知道这个病感染后要发高烧需要囤一点退烧药时,附近的药房早就没药了。

想到家里83岁的阿嫲,还深居农村,他又立刻马不停蹄地开车从城里到镇上,跑了十几家药店,连一颗退烧药都没有买到。

当时他还侥幸地想,如果能买到两盒,就现场发一些给村里遇到的老人,然后再留一盒给城里的家人用。

可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忍。

一想到自己年迈的阿嫲,他心里就自责又难受。

后来,还是他的高中同学在知道他的情况后,伸出了援手,从长沙给他匀了6颗布洛芬,让他照顾好老人。

那一刻,你会觉得这个人就是在世活菩萨。

正如他在文末,写的那句:

冬天对于老人而言本就危险,特别是在这个多事之冬,需要我们更多的上心,但只要熬过去,就是暖春。

年轻人都如此,更别说那些上了年纪、不会上网的孤寡老人了。

他们曾经被遗忘在了“健康码”里,如今又走失在了“网购”里。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60周岁以上人口约2.5亿,其中65岁的人约1.8亿。

还有,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

他们才是这次放开后,我们最需要保护的人。

03

但买药都这么难了,不少人却为了一己私利,还开始打着各种算盘,出一些“缺德指南”。

在指南里,他们会告诉你:

只需通过将跑腿软件定位修改到广西、西藏、新疆等地,通过快递方式就能抢购到中小城市药店的布洛芬、美林、泰诺林等退烧药品。

甚至还有人喊出了“把小县城的药买光”等口号。

不少当地的商家也称,最近确实收到多个外地订单,要求将药品通过快递寄出。

当然,后来经过不少正义网友的举报,说这样会导致当地老人无药可买,很多平台才回过神来下架了相关攻略。

虽然不得不承认,这里面肯定不乏家里没有囤到退烧药,或急需退烧药的人。但你也不得不承认,很多都是黄牛,或想发“国难财”的人。

对于这些人的行为,我不予置评,我都觉得脏了我的手。

我只想说,无论什么原因,这种行为都不可取,这就是变相地剥夺了当地老百姓买药的权利。

因为每个地方的药,都是大致按照当地人口比例来配的。即便会多配一点,但也不至于太多。

如果人人都这样,那这里的人哪还有药可买?

你的命是命,难道别人的命就不是命了吗?

年轻人还能扛过去,当地的老人和孩子呢?

大城市还能网购,偏远地方连上网信号都要转半天。

你们用5G都抢不到的药,难道他们还能抢到吗?

所以,请你高抬贵手,把药让给当地的老人和留守儿童吧!

林肯说,所有人生来就是平等的。

他们行动不便,信息相对闭塞,也不太会进行网购操作,可能连村里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救命的小诊所都关门了。

不要让我们抢药的那双手,变成了一双侩子手。

曾有人写道:

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就看他们对待弱势群体的良心。

当然,这一切我们怪不了任何人,这是时代滚滚向前的车轮下,我们必须要迎接的挑战和难关。

就像我以前经常说的那句话一样:

在任何一次重大决策中,你怎么选都是错的。

你只有在错误中选一条尽可能正确的路,并努力地走下去,它才有可能变成最优解。

我们决定放开也是一样。

无论是“放开”还是“躺平”,根本就没有绝对的正确,只有次优解。

而我们仅仅也只是选择了次优解而已。

04

但的确,“买药难”的情况出现了。

就像《中国青年报》评论中写的那样:

可以看出,之所以出现这类乱象,最根本的还是相关药品供不应求的矛盾比较突出。

因此,正视这些社会需求,切实加大相关药品供给,引导民众科学用药,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信这样的问题,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得到解决,各大药企也在加紧生产中,这也是专家一直呼吁的:如果大部分人都逃不了感染,那越晚感染越好。

一是药品紧缺的问题会缓解;二是医疗挤兑的问题会好转;三是随着大部分人感染,病毒的毒性会下降。

虽然这个社会不乏缺德的黄牛,无良的企业,但更多的是人性的善良和民族之光,他们守住了疫情之下最后的良心。

比如,东北制药的退烧药只卖2元一板,一板有20颗,一颗一毛钱,足够一家三口吃了;

比如沈阳东北大药房,100多家连锁店24小时营业,扑热息痛、维C等全部平价卖,不涨一分钱;

比如湖北武汉一药店老板,拆开了店里46盒退烧药,全面免费送。他说,46盒药只能卖给46个人,拆开了就可以照顾到500人;

再比如,河南商丘一家药店免费向市民发放了千颗退烧药,让一个怀孕的妈妈差点泪奔……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每天都在上演。

何为良心,何为大爱,何为家国情怀,何为民族大义?

这就是。

好在,最近,官方公布了《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药目录(第一版)》,其中包括108个中西药产品,大家可以去搜索看看。

也就是说,你如果买不到布洛芬、连花清瘟等明星药,这里面的中西药都是可以相应替代的!

还是那句话,希望大家都能保重,平安顺利地度过这波疫情感染高峰,熬到春暖花开的那一刻。

黎明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