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19年5月4日14时48分,SpaceX CRS-17货运飞船搭乘猎鹰九号火箭顺利升空,“龙”货运飞船携带约2500千克科研设备和补给送往国际空间站。一级火箭成功实现海上回收。
来源 | 航天面面观(Spaceflightfans)
国内部分
广电总局印发广播电视卫星应用总体规划:将逐步关闭标清电视信号
近日有媒体报道,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编制的《广播电视卫星应用总体规划(2018-2022年)》发布。根据规划,到2022年,广播电视卫星将拥有包括中星6A、中星6B、亚洲6号、亚太6C、中星6C、中星9号、中星9A等多颗卫星,提供C频段3582MHz和Ku频段810MHz带宽容量,2颗直播卫星提供1728MHz带宽容量,L、C、Ku、Ka、Q、V 等多频段卫星广播频率资源储备更加充分,我国卫星广播电视资源的权益和地位得到有效巩固。
规划中显示,广电总局将全面启动卫星传输向效率更高的新一代传输技术标准升级,推动卫星直播系统向Ka频段延伸,探索Q、V频段卫星广播业务应用。从传输内容看,电视节目基本实现全高清化,对于已实现高标清同播的电视频道,逐步关闭其标清电视信号,4K超高清电视频道达到20套传输能力,8K超高清电视卫星传输试验得到开展;直播卫星兼有高清、标清电视节目,4K超高清、推送点播、增值付费、移动接收、双向交互、智能融合等新业务得到开发试验和应用推广。
国际部分
“新谢泼德”再试飞,拟年底前上人
蓝色起源公司5月2日对“新谢泼德”亚轨道飞行器进行了第11次试飞,向送游客到太空边缘又迈近了一步。飞行器美东部时间9时35分(北京时间21时35分)从位于西得克萨斯的试验场起飞。乘员舱在起飞约10分钟后成功着陆。推进舱也实现了有动力垂直着陆。乘员舱在试飞中飞到了105.6公里的最大飞行高度,再次越过了100公里的卡门线。本次试飞中,BE-3发动机点火工作了近2.5分钟。乘员舱随后同推进舱飞离,借惯性向上飞行,其间有约3~4分钟的失重环境。推进舱在重回大气层时展开其阻力减速装置,随后让BE-3发动机再次点火工作,以降低速度,实现垂直着陆。4个着陆支腿于着陆前从火箭底部伸出。乘员舱则借降落伞和反推火箭在发射场附近的沙漠上着陆。
2019年国际空间站将再进行10次太空出舱任务
火箭航天业消息人士4日对卫星通讯社表示,根据美方计划,2019年还将从国际空间站再进行10次太空出舱。201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宇航员已完成三次太空出舱:两次在3月份,一次在4月份。该消息人士称:”今年根据美方计划,预计还有10次太空出舱。”
火星2020年着陆器隔热护罩取得重要里程碑
NASA 2020火星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无人探测器的隔热护罩通过了它进入火星大气层时将遇到的热环境下的最终静载荷测试。这个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设计和制造、15英尺(4.5米)的烧蚀盾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部件之一。这是洛克希德公司为NASA任务制造的第10个这样的气壳护罩,它的酚醛塑料结构通过在护罩一层一层燃烧时带走热量来保护飞行器。洛克希德公司称,护罩的大小使2020年火星着陆成为有史以来火星任务中最具挑战性的一次。即使有几十年的经验,该公司也必须进行非常细致的测试,确保保护罩不仅能承受高温,还能承受由于空气太硬而产生的热机械应力。
“电子”小运载发美空军三颗卫星
火箭实验室公司的“电子”小运载5月5日在新西兰北岛玛希亚半岛的欧尼努伊站为美国空军发射了3颗技术验证卫星。火箭于当地时间18时(北京时间14时)点火起飞。星箭分离将在约1小时后进行。这是“电子”的第6次飞行,也是其今年第二次发射。此前一天的发射安排因有效载荷需做进一步检查而被取消。本次发射在美空军“快速敏捷发射倡议”(RALI)计划下进行,面向国防部的“空间试验计划”(STP)和国防创新机构(DIU),任务编号STP-27RD。所发3颗卫星由美空军和陆军出资,用于验证先进卫星技术。
不能再拖:美空军正式启动发射服务招标,明年选出两家
美国空军航天与导弹系统中心5月3日发布“国安航天发射”(NSSL)计划第二阶段“发射服务采购”(LSP)项目的正式招标文件,将在明年向两家本国发射服务商签发合同。相关厂家需在8月1日前提交投标方案。NSSL计划最近刚由原“渐进一次性运载器”(EELV)计划更名而来,由空军和国家侦察办公室(NRO)主管。更名后的该计划不仅可选用一次性使用火箭,也可选用可重复使用火箭。除现有国安发射服务厂家联合发射联盟公司和太空探索公司外,蓝源和诺格预计也将参加LSP项目竞标。LSP项目涵盖2020~2024财年的发射服务采购,所购发射任务将在2027年前进行。这项为期5年的交易共将包括约25次发射任务。两家中标者中的一家将获得60%的发射任务,另一家将拿到40%。空军和国家侦察办预计每年将为国安发射服务花费约10亿美元。
两连败后,日民企小火箭终于发射成功
在接连两次失败后,日本北海道大树町民营航天初创企业星际科技公司5月4日在当地试验场对自主研发的Momo火箭进行了第三次试射,并终于取得了成功。这是日本民企首次把自主研发制造的火箭送入太空。编号为Momo3的火箭在飞行中达到了约110公里的高度,越过了100公里的卡门线。Momo为单级探空火箭,采用液氧和乙醇作燃料,全长10米,直径约50厘米,重约1吨,可载带20公斤有效载荷,并能利用降落伞进行回收。
综合 | 朝晖
本文系《卫星与网络》独家组稿,资料来源于网络。
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搜集上述内容,并经过编辑。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并标注“组稿:卫星与网络(ID:satnetdy)”。
如文中图片或文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负责人:农燕
主笔记者:贺鹏梓、李刚、空天松鼠、黑法丝
编辑:杨艳、朝晖、林紫、娜娜
设计:顾锰、潘希峎、郑慧
猜你想读
宇宙人4.30|国际空间站供电出问题,“龙”货船或改期;Iridium获得美国防部网关合同;俄计划2028年前部署600多颗卫星
社论 推荐阅读
2018热点社评
中美贸易摩擦
《商业航天与制造强国》
猎鹰重型火箭首次发射特斯拉跑车
《真正的激进派不是马斯克,难道另有其人?》
军工央企改制难点与机会
《军工企业,如何迎接民品市场的血雨腥风?(上)》
《军工企业,如何迎接民品市场的血雨腥风?(下)》
国内民营火箭首飞
《大航天时代,民营商业航天公司的历史性使命》
《飞得更高 | 这不仅是一次亚轨道发射……》
美国航天政策变化
《从NASA局长任命看商业航天的重要性》
《美国“商业航天局”来了!!》
中国航天专家赴美签证被拒
《关键时刻,中国航天的话语权在哪里?》
深度产业观察
《乱中取胜,营造中国商业航天的繁荣成长局面》
《融资40亿美元!2017年全球商业航天投资报告》
《建立合理的商业航天管理模式:谈中国商业航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对话:开创航天产业新模式正当其时》
《互联网创业风口已过,商业航天的创业正当其时》
《20年前,铱星的第一个电话……》
《北斗+:从全新的高度审视传统产业》
宇宙人航空航天港
《给梦想一个放飞的起点:宇宙人航空航天港》
《实体店回归与商业航天的机会》
2017年原创文章合辑(包含:“航天+”等七大专题;商业航天分析31篇;深度产业观察27篇)
《2018,千千万万粉丝最伟大!《卫星与网络》文章合集【附链接,收藏专用】》
分享最前瞻性话题,
传递最正能量声音。
卫星应用领域第一刊
卫星与网络
联系我们
内容、营销合作请联系:
投稿邮箱:
Emil:tougao@yinhexi.la
杂志订阅请联系:
Emil:dingyue@yinhexi.la
在看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