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幻海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欢迎您!

下一站,演唱会在“云端”

2022-12-31

图/摄图网数字化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全社会不可逆的发展方向,而音乐演出行业的更新迭代也成为一种必然——线上与线下将进行更为紧密的结合,形成全新的行业发展态势。2022年的音乐市场,线上音乐会可谓是当仁不让的吸睛主角。11月19日,周杰伦在快手平台上举办了独家线上“哥友会”,掀起刷屏热潮。而就在2个月前


图/摄图网

数字化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全社会不可逆的发展方向,而音乐演出行业的更新迭代也成为一种必然——线上与线下将进行更为紧密的结合,形成全新的行业发展态势。

2022年的音乐市场,线上音乐会可谓是当仁不让的吸睛主角。

11月19日,周杰伦在快手平台上举办了独家线上“哥友会”,掀起刷屏热潮。而就在2个月前,刘德华的线上演唱会吸引了3.5亿人在线观看。这一年里,从3月的西城男孩在“云端”开唱,到崔健、罗大佑、孙燕姿、周华健、陈奕迅等一一露面,几乎每个月都有爆款线上演唱会出现,引发舆论关注。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上演唱会本是音乐市场“迫不得已”的被动选择,而今已逐渐成为歌手、平台等转换赛道的主动作为。在5G、超高清直播、传输技术等迭代升级的加持下,“云端”成为了演艺市场新的兵家必争之地,演艺行业的新业态、新模式也由此催生。

应时而生,顺势而为

2014年“七夕”之夜,汪峰在鸟巢举办“峰暴来临”演唱会,同时与乐视音乐进行战略合作开启了网络直播模式。观众支付30元的费用,便可以在PC端、移动终端和乐视TV等多终端观看。这场演唱会,开启了国内试水线上演出的先河。

2016年12月30日,王菲“幻乐一场”演唱会举办,不仅进行了网络直播,还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实现360度全景看直播。该演唱会同步全球166个国家,直播期间总观看人数超过2000万,累计总播放量达3.5亿。同时,还有8.8万人花30元观看了虚拟现实付费直播,票房收益超过了260万元。


2020年被业内视为“线上演出元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于演唱会而言,线上只是线下的一种延展,甚或是一种商业营销。毕竟,演唱会以“粉丝经济”为主收割票房,粉丝们显然更愿意在现场享受舞美绚烂、激情四射的氛围感。而如今,经过两年摸索式的发展,线上演唱会已有自成一体之势。

2022年9月,艾媒数据中心依托草莓派问卷平台进行了一次关于“云演出”的问卷调研。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对于演唱会的形式,近六成(59.0%)网民喜欢线上直播和线下面对面两种形式,26.3%则更喜欢线上直播;超九成网民体验过或看过线上演唱会,其观看的平台包括抖音(59.2%)、快手(43.0%)、QQ音乐(39.3%)、酷狗音乐(33.8%)、网易音乐(29.4%)等等。

视频音乐平台都不想错失“流量”带来的盛宴,这从今年以来老牌人气歌手频频网上“冲浪”、以“情怀杀”刷屏就可见一斑。事实上,各大互联网巨头在“云演出”领域的布局,一点也不含糊。

2020年,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宣布推出全景音乐现场娱乐品牌——TME live,旨在通过“线下筹办+线上直播”以及“纯线上呈现”两种形式,打造音乐娱乐演出的全景生态。同年,抖音推出娱乐直播厂牌“DOU Live”,包括音乐影视、综艺、Live house(小型现场演出的场所)等在内,全力打造一站式直播内容。与此同时,快手推出“云趴音乐周”、哔哩哔哩推出“宅草莓音乐节”、网易音乐推出 “云上LIVE”……到目前为止,站上新风口的线上演唱会热度不降,“风一直吹”。

“情怀杀”不是“一招鲜”

当刘德华面容清癯,唱起那首鼓励过无数失意人的《笨小孩》;当崔健以一句“所有那些没有击溃我们的东西,都会让我们更加坚强”引出《从头再来》的演唱;当孙燕姿再唱《遇见》,勾起许多人对青春的回忆;当“后街男孩”“西城男孩”的面庞爬上了皱纹,激情唱起《Everybody》《My Love》等金曲……屏幕前的你,是否依旧热泪盈眶?

自掀起线上演唱会热潮以来,“情怀杀”成为其中关键。一场场“爷青回”的集体狂欢,在网络上连接起一颗颗跃动的心。

刘德华“把我唱给你听”线上演唱会

我们为什么如此热爱怀旧?正如哈佛大学教授斯维特拉娜•博伊姆(Svetlana Boym)所说:“(当下)全球都在流行这种怀旧病,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拥有一种集体记忆的共同体情感,渴望在一个碎片化的世界中获得一种连续性。”

怀旧是一种情感体验。有趣的是,在其出现的17世纪——“怀旧”(nostalgia)一词首次出现在瑞士医生侯佛(Johannes Hofer)于1688年发表的一篇医学论文中——主要是指一种因思乡而引发的情绪波动,还被当时的医生判定为一种可治疗的疾病。

后来,人们逐渐摆脱病理化的框架,将怀旧理解为一种文化现象。心理学家反而提出怀旧可能具有多种积极的心理功能,其中之一便是满足人们的归属需要——如此怀旧,有时候并不是因为多想回到过去,而是希望在“旧”时光中找寻、积攒生活的“新”力量。对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人来说,音乐犹如一剂治愈良方抚慰了心灵,歌手与歌迷更如久别重逢的老友,把酒言欢、共叙桑麻。

对于平台方和赞助品牌商而言,“怀旧”则没有那么“浪漫”。2022年,第一批90后32岁了,传统意义上已“人到中年”。当中国互联网最大人口基数的80后和90后集体迈入中年阶段,那些他们年轻时痴迷过的人、事和物,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备受关注的流量池。

歌迷们怀旧情绪的弥漫,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流行乐坛当下尴尬的现状——青黄不接、原创乏力、“神曲”泛滥。舞台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这个道理,演出主办方和歌坛老将们也深谙。中老年偶像集体回归和中青年歌迷“爷青回”集体狂欢的背后,不乏线上演唱会对新业态、新模式、新体验的种种探索。

TME live打造的Jessie J“时空不设限”演唱会,演出地点位于美国洛杉矶传奇音乐俱乐部“The Troubadour”,以8K分辨率传输到全球各地;张靓颖线上演唱会“Future Retro”将国际顶尖的扩展现实(XR)技术运用于舞台场景搭建,创造出沉浸式的观赏体验;后街男孩与西城男孩同台,实现梦幻联动;孙燕姿以“边唱边聊”的模式贯穿演唱会全程,与网友暖心互动……此时,网络消弭了物理的隔阂,在另一维度上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


由TME live打造的Jessie J“时空不设限”演唱会

“怀旧”显然不是一张屡试不爽的王牌,久了观众也难免会生出审美疲劳。与此同时,线上演唱会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如何借助新媒体技术提供更接近于线下演唱会的气氛和真实感;如何增强歌手与粉丝的互动,提升用户的参与感;如何提供更多元的收入结构,实现商业自洽等。

此外,涉及到盗播的版权问题,也是目前“云演出”亟待完善的问题——保障创作者的权益,是线上演出能够健康、可持续化发展的前提;如果线上的盗播无门槛且泛滥成灾,观众零成本即可观看线上演出,那么把观众再吸引到线下的演出现场里也会愈加困难。

角逐在“冲上云霄”

大数据时代,数字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工作、生产与生活方式,加速重构全产业的数字化格局,推动着传统行业向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数字化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全社会不可逆的发展方向,而音乐演出行业的更新迭代也成为一种必然——线上与线下将进行更为紧密的结合,形成全新的行业发展态势。

相比线下演唱会,线上演唱会有着独属于数字时代的优势——在场地费(落地费)、舞台搭建、安保等方面所花成本将极大地缩减;可容纳观看的人次也提升至上千万甚至上亿,往往可以发挥极佳的营销效果。相关数据显示,五月天线上演唱会的第二天,其歌曲整体播放量便提升167%,其中歌曲《突然好想你》的播放量增长了275%。


五月天线上演唱会现场虽然没有观众,但每个座位都有荧光棒。

流量的价值,在于它创造的商业机会。线上演唱会目前主要分为免费和付费两种模式。免费演唱会以植入广告或冠名、版权输出等模式变现为主,给平台导流也是平台打造免费演唱会主要目的之一。对于付费演唱会而言,“付费”这条商业变现渠道则还未完全走通,用户养成“花钱看直播”的消费习惯尚需时日。在商业化方面,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旗下的TME live走在了前头。TME live支持在线售票、虚拟礼物(乐币)打赏、开辟供粉丝交流互动的“粉丝空间”,还设置了一些比较简单的虚拟礼物(形式以免费为主)互动功能。在其视频号的商城链接页面上,多种周边商品也非常抢手。

5月,TME live正式官宣上线了“奇迹现场重映计划”,首个登场的就是周杰伦“魔天伦”和“地表最强”两场演唱会。TME live整合了跨平台的播出资源,包括旗下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全民K歌四大平台,以及TME的微信视频号矩阵进行播出,微博音乐、新浪音乐也作为“奇迹现场”的宣发合作伙伴进行助力,从而形成了跨平台、多矩阵、系统性的音乐生态。


周杰伦经典演唱会在线上重映

品牌创立两年来,TME live已经举办超过120场在线演唱会,快速完成品牌和业务的迭代,并且带动了音乐订阅业务收入的提升,这其中不乏线上演唱会助推的功劳,也提升了平台音乐版权的变现效率。

网易音乐则开启了收费直播的先河。2020年8月,其主导策划的“TFBOYS日光旅行七周年演唱会”创下了“单一平台最多人同时在线观看的付费演唱会”吉尼斯世界纪录。但其付费模式也引发了争议,网友和粉丝直呼票价太高,这场热闹或许并不能放之全行业皆准。对于付费模式的探索,尚路漫漫其修远。

2022年,云剧场、云听戏、云音乐会、云演唱会等“云端上的演出”无疑已是重要的演出模式。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线上演出生逢其时,市场孕育着蓬勃商机。而相关政策法规的陆续完善,也将使得线上演出逐步摆脱“成长的烦恼”。

9月26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关于规范网络演出剧(节)目经营活动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释放出加强内容把关、积极引导经营单位生产有益优质文化产品的信号。新著作权法第10条第12项中也明确规定了著作权人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线上看演出,正在成为受众的一种经常性的选择。数字化新消费场景和新的体验,带动了演出行业的“复苏”,使得线上反哺线下。而要从“新风口”驶入“快车道”,线上演出还需立足长远,以更优质、更大众的原创内容作为支撑,做好知识产权保护、解决盗版侵权顽疾,用科技赋能,创新表现手段、创新观演体验和丰富商业模式。

就像刘德华面对“无人”的台下说道的那样:“每一次我的演唱都不是一种表演,而是一种沟通。”面向未来,“云端”的舞台已经迈出了主动拥抱变化的一大步。

编校:苑宝平, 审读:郭丽、管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