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Q2,腾讯在财报中表示,即将在视频号中启动信息流广告;今年Q3,腾讯说7月份开始在视频号中尝试加入信息流广告,受到了广告主们的热烈欢迎,并且认为Q4视频号的广告收入很可能单季度超越10亿规模,这进一步拉高了投资者们对视频号的期待。
从某种程度上,投资者们的期待是合理的
根据我们日常的观察和草根调研,以及9月份左右市场流出的一份专家交流纪要,视频号的日活数据已经达到5亿左右规模,单用户日均使用时间大约40分钟。
所谓的专家纪要,通常情况下,是代表公司说出一些想说而不愿意或不方便直接公布的信息,当然有时候会有水分,但是我们倾向于相信那份数据是真实的。
最近我们也做过简单的调查统计。
参与调查的都是互联网活跃用户,主要通过微信群匿名参与,数据是非常真实且具备参考意义的。
平均每天使用超过30分钟的用户达到54.1%,平均每天使用超过1小时的用户达到35.5%,平均每天使用低于10分钟(含完全不用)的用户占比16.2%。
这份调查基本上与抖音、快手的使用情况吻合,在单用户平均时长方面低于抖音快手公布的数据。一方面因为包含了视频号的统计,会拉低抖快的均值;另一方面参与投票的基本上都是投资人,这部分人群对抖音、快手的拥抱没有那么热烈;另外一个可能是,用户对于自身使用短视频的时长没有特别清晰的感知,尤其是直播可能被人忽略,实际使用情况可能比投票显示的更长一些。
2. 从更重要的维度看,投资者们的期望可能会落空
我们来看另外一组调查,这是单独针对视频号的统计:
从调查结果来看,视频号的用户渗透率已经达到了微信的85%左右,微信国内月活大约10.4亿,对应约8.8亿的月活,这与Questmobile的统计基本吻合,也与我们日常观察基本吻合。
但是,如果我们看看使用时长,日均使用超过30分钟的用户,占比只有15.6%,前面的调查显示抖快这类用户占比超过了一半。
按照这个调查,视频号的日均单用户使用时长可能还达不到40分钟,原因跟前面提到的一点可能类似,即用户对于自身使用短视频的时间认知并不清晰,若剔除完全不用的用户,每日使用超过30分钟的用户占比也达到了(所有使用视频号用户的)18.3%,视频号和直播更是基本独立,用户可能更容易忽略直播部分,总体来说40分钟的日均时长可能也是大差不差的。
如果我们以总用户时长来比较:
抖音大约是6*2=12亿小时,占三方合计比重约51.9%;
快手大约是3.63*2.15=7.81亿小时,占比约33.8%;
视频号大约是5*2/3=3.33亿小时,占比约14.3%。
我们知道,一个平台的广告空间更多是以它的总用户时长,而不是单纯日活、月活来估算的。微信总用户时长够长但是广告份额较低是因为微信自身并不以广告作为主要变现模式,视频号则跟抖音快手一样,肯定是主要通过广告变现的。
3. 我们如何看待视频号的商业化价值
优点是:
首先,正如马化腾在财报中透露的,视频号广受广告主的欢迎,不只是因为它刚刚推出有红利在,更因为它可以覆盖一部分行业友商无法覆盖的人群,比如一部分微信用户坚决不愿意使用短视频,还有一部分微信用户由于手机设备或是个人能力影响,无法使用短视频独立APP,因为社交关系,他们都可能是视频号的用户,这些用户有一部分是高净值人群,他们是奢侈品品牌的目标用户,另一部分人群是低线、高年龄段用户,无论怎样更全的人群覆盖会受到快消品品牌的欢迎。
缺点是:
就好像电视台,尤其是央视这类电视台,赚广告费可以赚很多,但是由于没有交易价值,在效果广告日渐占据世界、尤其是中国广告市场绝对主流的今天,它的上限被大大压缩了。
另一方面,大量的KOL如果没有电商变现,是很难通过广告解决自身的价值变现的,因为直播电商变现的门槛远低于拍广告,那些10万、几十万粉丝的野生视频博主,没多少人有能力接住广告主的广告需求,而且在粉丝增长、维护和品牌效果三方面取得平衡。
这个概率相对来说更低一些,比视频号在总时长方面取得突破的概率更低。
这个要回到腾讯这个公司的基因来讲。
腾讯的基因还是在社交上,社交的核心价值观包括轻易不打扰用户,由用户之间自发的互动推动业务前进。
微信是这种价值观的极致,我们看张小龙在做视频号的过程中一再地坚持这个理念,他不乐意请明星,也基本上不组织KOL运营队伍,唯一妥协的是做一线明星演唱会直播,但是你让他像抖音、快手那样天天搞各种活动、舞蹈挑战、热点炒作来拉高用户规模和参与度,微信不擅长,或者说他们团队从内心里是抗拒的。
而电商是一个典型的强运营的业务,它就是要不断地刺激用户,“打扰”用户,恨不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弄出个活动来。
所以,老实说我还是不看好视频号做好电商业务,从目前看到直播业务里电商相关的基建来看,微信还延续它一贯的、相对高冷的气质,静静地、如水一样地渗透,我们可以理解张小龙的顾虑和计划,但是比较怀疑这样能将电商业务做到多大。
毫无疑问,目前阶段,视频号在内容、推荐、社交这三板斧中,推荐系统已经像模像样了;社交系统一如既往的强势而且修复了点赞带来的隐私困扰;内容丰富度则仍然有所欠缺。
我们注意到,视频号更多地仍然是社交驱动,而不是内容驱动的一个平台。
多数用户进入视频号,还是通过朋友发朋友圈、群链接进入,而不是主动进入视频号界面消费内容,从我们针对视频号做的调查完全可以看出来这个局面,不然整体的用户时长不会是那样的表现,我们日常观察应该也能印证这一点。
我们来看看快手:
抖音没有上市,我们没有办法弄到它的具体财务数据,不过根据WSJ获取的信息,字节跳动向内部员工公布了自己过去几年的营收情况,其中2019-2021年营收分别是1121亿元、2366亿元、617亿美元——按照2021年汇率为3924亿元,2020年和2021年增速分别是111%、66%。
以2021年为例,字节跳动海外业务Tik Tok营收大约47亿美元。
国内业务2021年营收大约3625亿元,其中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游戏、教育等其他业务收入预计总共约800亿,抖音的收入大约2800亿,抖音的直播业务收入大约150亿,电商相关其他收入(不含电商产生的广告)大约150亿(佣金货币化率更高),广告收入大约2500亿。
要注意的是,抖音、快手的广告收入都是不会跟网红瓜分的,只有直播打赏和电商带货佣金+坑位费部分收入与网红们有关系。有一部分品牌会直接找网红拍广告,通过抖音、快手后台的广告对接平台找网红或者MCN机构报价,这种收入平台会扣一部分,剩下的归网红们,不过这个对于网红们来说,直播打赏是小头,广告商业变现是其次,电商直播佣金和坑位费等才是这些创作者收入的最大头。
所以,要想让创作者们持续获得稳定收益,让商业化促进创作正向循环,电商业务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信息流广告变现的角度看的话,视频号流量价值略高于其他平台,因为它更广的人群覆盖和可能存在的精英用户覆盖。
抖音日均消耗总时长12亿小时,考虑到直播比较耗费时长,假设综合平均每条视频耗时40秒,总共是1080亿条视频被消耗,按照抖音的广告加载率15%计算,每天消耗162亿条广告,按照抖音广告部分营收2500亿计算,日均6.85亿,每条广告的展示单价大约是4.2分钱。
快手日均消耗总时长7.81亿小时,同样考虑到直播耗时较长,假设综合平均每条视频耗时40秒,每天共消耗约703亿条视频,快手的广告加载率大约11%,每天消耗大约77亿条广告,按照快手广告部分2021年约427亿元营收计算,日均1.17亿,每条广告展示单价大约1.5分钱。
当视频号广告展示单价达到快手的1.5分钱水平,广告加载率5%对应的季度(按91天计算)营收为13.5亿元;广告加载率10%对应的季度营收为27亿元;广告加载率15%对应的季度营收为40.5亿元;年度营收分别增加54亿、108亿、162亿。
当视频号广告展示单价达到快手与抖音的中间值3.3分钱水平,广告加载率5%对应的季度(按91天计算)营收为29.7亿元;广告加载率10%对应的季度营收为59.4亿元;广告加载率15%对应的季度营收为89.1亿元;年度营收分别增加118.8亿、237.6亿、356.4亿。
当视频号广告展示单价达到抖音的中间值4.2分钱水平,广告加载率5%对应的季度(按91天计算)营收为37.8亿元;广告加载率10%对应的季度营收为75.6亿元;广告加载率15%对应的季度营收为113.4亿元;年度营收分别增加151.2亿、302.4亿、453.6亿。